五脏
(一)心:位于胸中,有心包卫护外。心的主要生 理功 能是:
1主血脉:指心气推动血液杂脉中运行,流注全身,发挥营养和滋 润的作用。
2主藏神:指心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 维 活 动的功能。
3主汗液:指心与汗有密 切 关系。
4其华在面: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,常可从表面的色泽反映出来。
5开窍于舌:指舌为心之外侯,又称“舌为心之苗”。
(二)肺:位于 胸 腔,左右各一,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,故称肺为华盖。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:
1主气、司呼吸: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。
2主宣发肃降:主宣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围的布散;肃降指肺气向下是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
的作用。
3主通调水道:指肺是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、排泄起着疏通和协调的作用。
4其华在皮毛:指肺有布散水谷精微和宣发卫气于皮毛等生理功能。
5开窍于鼻:因为鼻是呼吸的通道。
(三)脾:位于中焦,在膈之下。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:
1主运化: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,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是生理功能。
2主统血: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,不使起逸出脉外的作用。
3主升清:指脾气上升,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于心、肺、头目、通心肺的作用化为气血。以
营养全身。
4主肌肉、四肢:人体肌肉、四肢所需的营养,靠脾化水谷精微以供给。
5开窍于口、其华在唇:指食欲、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。
(四)肝:位于腹腔,横膈之下,右肋之内。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:
1主疏泄: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、畅达、散而不郁的作用。
2主藏血:指肝有贮藏血液、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。
3主筋,其华在爪:指血液充足表现于手脚灵活、有力;爪甲坚韧明亮、红润光泽。
4开窍于目.
(五)肾:位于腰部,左右各一。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:
1主藏精:指将精气肾,并促使起不断充盈,防止精气无故丢失,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起生理效应
创造条件。
2主水液代谢: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。
3主纳气:指肾有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,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。
4主骨、髓、脑,其华在发
5开窍于耳
【五脏与其它五行相对应分别是】
五脏:肝 心 脾 肺 肾
五体:筋 脉 肉 皮 骨
五华:爪 面 唇 毛 发
五志:怒 喜 思 悲 恐
五液:泪 汗 涎 涕 唾
五味:酸 苦 甘 辛 咸
五色:青 赤 黄 白 黑
五方:东 南 中 西 北
五季:春 夏 长夏 秋 冬
五气:风 暑 湿 燥 寒
五化:生 长 化 收 藏
五音:角 徵 宫 商 羽
五官:目 舌 口 鼻 耳
五脏与五行的关系:
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
木: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, 又属筋骨和四肢. 过旺或过衰, 较宜患肝, 胆,头, 颈, 四肢, 关节, 筋脉, 眼,神经等方面的疾病.
火: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,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. 过旺或过衰, 较宜患小肠, 心脏, 肩, 血液, 经血, 脸部, 牙齿, 腹部,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.
土: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,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. 过旺或过衰, 较宜患脾, 胃, 肋, 背, 胸, 肺, 肚等方面的疾病.
金: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,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. 过旺或过衰, 较宜患大肠, 肺, 脐, 咳痰, 肝, 皮肤, 痔疮,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.
水: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,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. 过旺或过衰, 较宜患肾,膀胱, 胫, 足, 头, 肝, 泌尿,阴部, 腰部, 耳, 子宫,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.
二、奇恒之腑
除以上五脏六腑外,中医把脑、髓、骨、脉、胆、女子胞名之为奇恒之腑。藏尔不泻。《皇帝内径·五脏别论篇第十一》
三、无形之气脉穴位。
中医认为,人体除了以上五脏六腑有形的肉体外,还包含有无形的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,这也是人体不可分割的部分。先简述如下:
手太阴肺经---
手阳明大肠经---
足阳明胃经---
足太阴脾经---
手少阴心经---
手太阳小肠经---
足太阳膀胱经---
足少阴肾经---
手厥阴心包经---
手少阳三焦经---
足少阳胆经---
足厥阴肝经---
手太阴肺经
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:厥阴心包经---手少阳手三阴经从胸走手,手三阳经从手走头,足三阳经从头走足,足三阴经从足走腹。 经气流注的次序:手太阴肺经---手阳明大肠经---足阳明胃经---足太阴脾经---手少阴心经---手太阳小肠经---足太阳膀胱经---足少阴肾经---手三焦经---足少阳胆经---足厥阴肝经---手太阴肺经 奇经八脉分别是: 督脉、
任脉、
冲脉、
带脉、
阴腧(shu4)脉、
阳腧脉、
阴蹻(qiao1)脉、
阳蹻脉。
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,既不直属脏腑,又无表里配合关系,“别道奇行”,故称“奇经”。
四、心志的描述
中医里还有精神方面的描述,如
心藏神
此论五脏之一的心与五神之一的神,认为心在五神中所主之神是自觉意识,惟人独有、因而是最后形成的、最高层次的神志机括,其主要活动内容是“任物”,主持思维过程、情绪反应及神志活动产生的聪明智慧等,因而总领魂魄,并赅意志,统制七情五志。心在五行属火,《素问·解精微论》说:“火之精为神”,故只有心神精明,火耀阳旺,才能驱散阴霾鬼魍梦幻,保持精神健康。火亢阳盛、火微阳败都是心神病证的主要病机。由于自觉意识是人神标志,所以心在神志系统突显其要,并有助于其在整个生命领域的主宰地位,但二者是两个层次的问题,不可混为一谈。
肝藏魂肝在五行属木,魂为木之精。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说:“天复地载,万物方生未出地者,命曰阴处,名曰阴中之阴;则出地者,命曰阴中之阳。”而木之为物,正是根于阴而出于阳,有沟通阴阳之德。其母水,其子火,合于五脏,则乙癸同源、心肝同气。合之于魂,以潜意识影响心神之灵拙,是心神的基础,随神往来则光明爽朗、聪明智慧,此阳界人间之事;神敛神衰,独魂为动,则为梦、为幻,此阴间冥界之际。《灵枢·本神》说:“肝藏血,血舍魂”,以魂归血藏为论,故后世医家有云:“魂昼日游于目,夜则归于肝。”
肺藏魄
肺在五行属金,魄为金之精。魄是形体中感知、运动本能,乃动物即有的低级生命机能,所谓形中有气,知觉存焉,故《灵枢·本神》说:“肺藏气,气舍魄。”但魄的这种本能,非魂不能激活,亦非魂不能达于心神,因而是心神“任物”的基础;并与魂动静离合,阴阳相成,则魄之迟速亦与魂有关。魂魄合则为实,在心神主导下开展健全的精神活动;离则为虚,失去心神主导,为梦、为幻。其中心神、魂魄的相互作用,亦体现了金、木、火之间的五行制化关系。
脾藏意,肾藏志
意发于心、主于脾,其用为思,以其土德而贯余脏、调诸神。志发于心、主于肾,以水德沉静、坚毅而固志不移。意志二者相合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,不仅能认识事物、主动适应事物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己和事物。在神志活动中,它是心神主导的、能影响思维、心理情绪乃至于脏腑气血的调控机制。正如《灵枢·本脏》所说:“志意者,所以御精神、收魂魄、适寒温、和喜怒者也。”“志意和,则精神专直、魂魄不散、悔怒不起、五脏不受邪矣。”是道家所说“识神”的代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