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阅读某出版社出版的《汉字书法之美》时,发现书中第168页上引用的元代大家赵孟頫一诗有误。书中引诗的全文是:
石如飞白木如榴,
写竹还应八法通。
若也有人能会此,
方知书画本来同。
赵诗阐述的是“书画同源”,历代都有人引用。我在学习书法时,老师也让我们背过。第二句是“写竹还于八法通”,意思是画竹要精通写字的“永字八法”,第四个字是“于”不是“应”。这个姑且按下不论。但第一句的“石如飞白木如榴”的“榴”字,是个别字,正确的写法是“籀”。
籀,音zhòu,本义指诵读。周宣王的太史籀,据说曾造大篆,编字书《史籀篇》,后人因此称大篆为籀文。赵诗中的“石如飞白木如籀”,就是说画石要用“飞白”的笔法,而画疏竹、枯枝、小草,则要用“籀”的笔法即中锋勾点,不是都要画得像石榴一样。
这首诗原为赵孟頫《秀石疏林图》上的题诗。《秀石疏林图》是赵孟頫“以书入画”的代表作品,图中两块大石是以“飞白”的侧锋画成,显得极其洒脱灵秀;左右疏落地点缀丛竹、枯木、杂树,则是笔笔中锋,“籀”意盎然。(文章有删减)